文艺复兴给我们的启示 ——观傅文俊先生的艺术作品【转载】

      文/马拉·布特卢

      中国著名观念摄影艺术家傅文俊先生近期创作了《三生万象》摄影作品。画面中显而易见的主题便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的作品呈现。傅文俊先生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讲述了三幅作品在他心目中的意义。具有强烈纵深感的《雅典学院》(拉斐尔)作为作品的平面背景,《大卫》(米开朗琪罗)以一种宗教仪式的状态矗立在中庭,并借助艺术家赋予他的传承特性与《蒙娜丽莎》相结合。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一场神性与人性、科学与艺术的革新之路,它代表了欧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开端。作为一个文化革命,在它具有的重大的意义之中,文明的觉醒、人权的解放、对宗教与科学的重新认识等等外。还有一条在创作中的实质性革新,那就是艺术家们成功地在二维平面的绘画空间上展现出物象形体的深度幻觉。在绘画上的成果则体现为自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而来的线性透视(mathematical perspective)在绘画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三生万象》观念摄影110cmx140cm/80cmx100cm 傅文俊2014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傅文俊先生则用摄影语言将原本力图展示三维空间的三件作品,呈现于摄影的二维平面内。即使是本身的三维实质的雕塑也不例外。诚如大家所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都极力在二维属性的平面上展示立体的自然空间。而傅文俊先生却反转方向,他亲自走到作品的现场,用自己的镜头一一记录三件作品的实体,而后将它们返回到纯粹平面的摄影空间。我想这应该就是艺术家本人对文艺复兴的真正理解,那就是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一种新的创造。这也是艺术家赋予大卫男性典型特征的关键,那就是传承与创新。看一个时代的艺术是否得以发展,关键的审核点应该是艺术创新的成果,即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摆脱模仿、摄取传统后有创新性跨越。纵观任何一个国家的复兴,无不伴随着自身在艺术上的重大原创性成就。艺术家也深谙此理,翻看傅文俊先生的作品集,可以看出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懈创新的创作主体。《三生万象》作品中所表达的艺术理念代表了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以及他对艺术的界定。傅文俊先生从纪实摄影做起,作品可以说是一步一个飞跃,纪实摄影、观念摄影、多媒体摄影都成为他的创作语言,他在众多系列作品中尝试跨界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与他本民族的潜在的文化内在资源一脉相承,并具有时代性的创新成就。

      在我看来,文艺复兴所追求的中心价值在于理性至高地位的确立,它具体体现在文化艺术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也说明任何一场艺术运动的革新动力都来源于走出困境的强烈诉求。艺术家们需要站在时代的边缘,创造新的希望。傅文俊先生对文艺复兴这样的呈现正是用创作本身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中国艺术家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基础,在面向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和文化的资源的同时,应该具有批判的审视眼光。确实,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和精神,使欧洲人勇于探索,无论在物质或者艺术上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而作为一名观念摄影艺术家,也应该具有同样的勇气。观念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多长时间,在我看来也暂时未形成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样一个节点上,艺术家应该抛开既定的概念与成就,勇于拓展摄影语言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可以使摄影艺术本身得到真正的发展。我希望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像傅文俊先生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让人充满惊喜的同时也充满了沉思与希望。

      马拉·布特卢,法国策展人、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主要在巴黎工作。在法国、德国和美国策划了多个展览;经常为各类报刊撰写艺术评论文章,以评委身份出席各类艺术评审活动

      新闻来源: 2014年08月06日

      中国经济网·品牌频道

      http://luxury.ce.cn/sd/sdzh/201408/05/t20140805_1824524.shtml


  • 文献 >>  新闻转载
  • 更新:2016-02-29 11:50:10
  • 关注